扬中之窗_扬中新闻门户网站

基层治理“党小组”

来源:互联网 作者:扬州之窗 发布时间:2022-12-29

  反映问题渠道畅通了、城乡环境卫生干净了、急难愁盼解决迅速了……如今,无论身处城区或乡镇,无论住在社区或乡村,扬中人民都能切身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。
  在基层治理的“神经最末梢”,党小组打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“最后一米”。民情恳谈会、党群议事亭、零邻帮帮团、板凳民主……甚至把协商议事会开到了田间地头,不限于制度、不流于形式,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在百姓家门口的、真实可感的、充满烟火气的民主空间。
  近年来,我市持续完善以党小组为基础单元的微治理方式,真正实现人在小组走,事在小组办,让服务变得更有温度、党组织变得更有强度、村务变得更有亮度、治理变得更有精度。
  解题力度加大
  从“矛盾调解”到“化解有力”
  基层治理的关键是做好群众工作。要解决好治理难题,就要充分发挥党小组服务群众的作用,推动重心下移、服务下沉。
  “上午巡查发现,企东港的浮萍草和水花生迅速生长,附近群众意见很大”“企东村2组桥边凉亭需整治出新,埭头绿化带内垃圾、杂物需要清理”……在三茅街道企东村“三长”的《民情日记》中,一件件群众小事被记录了下来。“《民情日记》是我们工作中必备的‘法宝’,只有把事情办在群众心坎上,日记才记得有意义。”第一党支部第二党小组长朱国平说道。
  今年,我市进一步完善“村(社区)党委—网格党支部—村埭党小组—党员中心户—群众”五级乡村治理组织体系,推动党小组长、网格长、村民组长“三长融合”,推行“民情日记七步工作法”,经常性线上联络,常态化入户走访,全方位跟进群众诉求,通过集中入户走访累计梳理存在问题1062个,立行立改问题891个,试点推行“办公场所趋零化”,建成“客厅阵地”521个、“党群议事亭”167个、“党群驿站”55个,全力构建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。
  “小板凳坐一坐,问题就能解决了,效率高、速度快。”丰裕社区党小组“三长话谈”现场,居民朱敏敏高兴地说,“大家想要的健身广场、儿童游乐场都有了,还有一个议事亭,我们有事没事都会到里面坐一坐、聊一聊,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了。”
  协作广度拓宽
  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协同共治”
   “我们农村党员带头整治村里的环境,老百姓都积极参加,现在走在村里非常干净,空气也好,住着很舒服。”既是村里五星户又被授予流动红旗的三茅街道营房村村民朱纪龙,看着村里发生的喜人变化很开心。
  为了让村民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,营房村推行党员积分制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,提升群众参与热情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村民已养成定期自觉打扫村内卫生的良好习惯,村环境卫生整治持续向好。
  党旗红,乡村美。我市优化设置813个党小组,挑选党员骨干担任党小组组长,采取“1+N”方式,推动全市4901名农村党员中心户与35036户农户结对,6568名农村党员在家门口挂牌亮身份,同步打通群众线上自治渠道,以“群众点单、部门派单、党员接单”模式解决环境整治、矛盾纠纷等8大类难题300余件,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,党群联动合力干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。从“一指用力”到“聚指成拳”,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协同共治”,全市培育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村,打造“组网合一、三长共治”、“锋领振兴”行动等品牌,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。
  
  治理精度提高
  从“粗放管理”到“网格治理”
  “太平广场附近的杂草太多了,你们找人来修剪一下吧。”“我们家屋顶被树枝刮坏了,一到下雨天就漏雨……”在经开区双跃村内,环境整治、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劝解、困难群体帮扶等事情,都是通过“红色网格”来有效解决的。
  “有事就找网格员”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。党员干部带头,网格员每天佩戴统一标识和服装深入网格走访,延伸工作触角到户到人,实现“难题在网格内处理、矛盾在网格内解决、民意在网格内满足”。

上一篇:宜禾股份获江苏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

下一篇:没有了

最火资讯